近年家长于社交媒体上载子女的相片及短片蔚成风气,然而有新手妈妈发现其1岁儿子的相片,竟被骗徒盗用行骗。骗徒讹称其子患有罕见病神经纤维瘤,“急需20万元医药费”。她感到震怒之余,亦惊觉私隐遭外泄,实时将社交账号改为“不公开”。因担心有人上当,她更到假帐户“踢爆”谎言,并报警求助。有社工指今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,反映家长忽视网络安全危机,并带出子女私隐权需要关注的问题。教育界建议,应从学校加强教育,为新一代灌输网络安全意识,以堵塞漏洞。
▲近年家长热衷于社交媒体,上载子女的相片及短片,分享成长纪录。
【资料图】
▲有人偷取Crystal儿子的照片,讹称其患罕见病,在网上筹医药费。
揭发事件的新手妈妈Crystal,其独生子刚满1岁5个月,她于去年初为儿子开设Instagram账号,记载儿子出生后的生活照,由初出生到生日会,乃至平日一家三口出游的照片,合共发出了数十篇帖文。她称,该账号有超过100人追踪,主要是亲友、同事以及其他妈妈群组的成员,因此儿子账号未有特别私隐设定,跟亲友“开心分享”成长历程,“我不是名人,没想过骗徒会对囝仔有兴趣。”
▲Crystal担心有人受骗,留言“踢爆”骗局。
澄清儿子并无患绝症
Crystal说,上月21日晚看到有人在社交媒体,分享一篇男婴患罕见病急筹医药费的Instagram帖文,赫然发现帖文中3张男婴相片是其儿子。该名为“mybabyneedhelp_”的账号在帖文中,声称是基层家庭,从事清洁工作,去年底发现儿子患上神经纤维瘤NF1,“本人及太太仅有嘅积蓄都已经花光了,希望有心人可以帮忙,筹募20万元应付医疗开支。”她惊讶儿子的相片被骗徒盗用行骗,十分愤怒,立刻将儿子账号改为“不公开”,又向社交平台举报,避免有善心人受骗捐款。她在儿子及自己的Instagram留言,澄清儿子并无患病,亦不需要筹款,丈夫则报警求助。其后她更在骗徒的账号留言“踢爆”骗局,但随即被对方封锁,无法再留言。
不过,事件中已有市民看到筹款帖文捐款。Crystal称,事后接获至少7名市民私讯查询,他们合共捐款逾千元,虽然金额不大,但不满善心被利用,亦已报警。警方暂将案件列作“企图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”,暂未有人被捕。
接获7人查询 捐款逾千元
Crystal估计,对方眼见上月初有患罕见淋巴瘤的女教师成功筹得200万医疗费,因而仿效,十分无耻。过去两星期,她每日心挂挂,“担心骗徒储起儿子其他相片另作非法用途,又忧虑行骗帐户‘复活’,每日在各大社交媒体搜寻,好大压力。”她补充,事后翻查儿子的账号,未发现有陌生人或可疑人曾经在帖文留言或“给赞”,形容骗徒一直“无痕浏览”其子的私隐。其经历在朋友圈及妈妈群组引起极大反响,不少妈妈担心社交媒体账号“不设防”,成为下一位受害人,纷纷修改私隐设定。
随着社交媒体发达,不少家长都为年幼子女开设和经营账号,分享喜悦,光是在Instagram搜寻“宝宝成长日记”等关键字,已实时可找到数十个账号,当中不公开的仅属少数,其余帖文都是“公开浏览”。香港家庭福利会“网想家”(网络教育及辅导服务)社工文建康关注事件,他指,家长于社交媒体记录子女成长及生活片段十分方便,作用有如“电子家庭相簿”,亦方便跟亲友及其他家长分享交流“凑仔经”,当获得亲友的赞美和认同时,可以增加自信心和幸福感。
可是,今次事件暴露时下家长忽视社交媒体私隐安全的现况,家庭社工John指出,过去有关网络安全的议题都集中于学童如何在网上世界保护自己、不要沉迷“上网”,或避免遭到网络欺凌等,家长主要负责提示及监察子女如何安全“上网”。他坦言,讽刺的是,今次事件反映作为“监察者”的家长,原来亦忽视网络安全,如在Instagram或Facebook等上载档案时,未有相应提高私隐设定,变相令子女的私隐不设防。
网络安全教育须普及至家长
John又提到,小部分家长对社交媒体趋之若鹜,可能因为抱持“斗多like(赞)及追踪者”的虚荣感,令家长更投入及频密上载子女的影片和照片,“若账号设为‘不公开’,便很难提升流量了。”他认为,网络安全教育除面向学童,亦要推广给家长。他举例,曾有家长忘记孩子长大了,一如既往将子女的照片上载社交媒体,引起子女反感,招致家庭冲突。
育有一对子女的陈太太,一直有将子女的照片上载社交媒体,由初生襁褓照、童年亲子相,到近年升中生活全有记录,不过她指,随着子女长大,渐渐对她上载的内容有意见,如女儿注重仪容及发型,对她上载一些摄影效果一般、拍得不够美的相片十分抗拒。她称,女儿更曾要求她将相片“下架”,令她十分尴尬。
及至去年底,陈太太未经长子同意,便将其成绩单上载到Instagram,引起轩然大波。她称,儿子就读中二,对成绩要求高,考获中上成绩仍嫌不够好,在接获亲友短讯称赞后,儿子立刻找她对质,要求取下相片。为此母子一度冷战,她其后求助家庭社工协调才稍有好转。她说,社工解释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属品,而她亦忽视子女长大后,家长亦要尊重对方私隐权及意愿。
拘捕骗徒机会微
身兼香港计算机教育学会顾问的裘锦秋中学(元朗)校长梅志文留意到,近10年社交媒体大爆发,过去所教的内容亦需要与时并进,特别是新世代怎样保障私隐,更是未来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,认为要从小向学童灌输自我保护的知识。Crystal估计,能拘捕骗徒的机会不高,但希望事件尽快告一段落,盼其他家长借鉴其经历,保护子女的安全。
“分享”子女相片 易被恶搞受欺凌
家长将子女相片上载社交媒体,原意是“与众同乐”、“开心share(分享)”,有社工提醒家长应定期检查社交媒体的私隐设定,确保安全。
家福会“网想家”(网络教育及辅导服务)社工文建康指出,家长在网络公开子女的照片和影片,亦有机会令子女被网络欺凌,因相关影像可能被陌生人储存,被恶意制作成为不雅或“恶搞”的“迷因”(memes)图片。他续称,个别家长上载的子女照片中,可能不知不觉透露了家庭住址、子女就读学校及生日等重要信息,无形中令子女暴露于公众,埋下安全风险。
文续称,在社交媒体记录子女成长故事是家长爱的表现,若有做好预防措施,家长亦可放心分享,建议家长慎选分享的内容,避免透露子女私隐。他建议,家长应严格限制能够浏览相片或片段的观众,仅供可信任人士观看。家庭社工John亦指,因应社交媒体会定期更新,账号的私隐设定或因而改变,家长应不时检查,若发现有可疑或陌生人进入留言,应立即封锁,并重设相关设定。
各国立法规管 杜绝晒娃风气
相关问题不但在港发生,更是全球现象。西方国家称之为“Sharenting”,由“Share(分享)”和“Parent(家长)”两字组成,该类父母被称为“Sharents”;内地则形容为“晒娃成瘾”,国家更因网上涌现的“晒娃”直播和短片,提出严禁借“网红儿童”牟利,禁止未成年人出镜直播,并要求加大监管力度。
法国国会今年初草案,拟定将保护子女的私隐纳入父母的法律责任,父母应根据子女的年龄和成熟程度,让其参与决定。若父母意见不一致,法官可禁止其中一方在未经另一方授权下发布影像,更可裁定父母失去对子女影像的发布权。
部分子女被父母推到镜头前,成为“网红儿童”。内地在2020年要求社交平台严格执行身分认证制度,禁止未成年人开设网络直播,惟仍有人钻漏洞,以成人身分注册和管理帐户,或带着子女出镜,以“客串”为名谋打赏。相关部门其后发布《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》,对未成年人单独出镜或由成年人携带出镜超过一定时长,依法予严肃处理。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